新闻中心


横琴新区商事改革破解企业“准入难”为全国探路
横琴新区商事改革破解企业“准入难”为全国探路
原标题:先行先试 宽进严管 横琴新区商事改革破解企业“准入难”为全国探路
“以前需要等半个多月甚至更长时间,现在资料齐全只需一天就办好了。”刚刚从横琴新区工商局拿到营业执照、珠海金秦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李洪梅非常满意。
截至目前,横琴新区“试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已满“周岁”。“宽进严管”、“1+3高效登记”、“公司秘书制度”……在一整套体系化商事登记管理办法的指导下,横琴新区各类市场主体得以享受高效便捷的登记注册服务,仅这一年间新增商事主体1468家,达到原有数量的两倍多。正是依托特区立法优势和政策先行优势,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横琴新区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了经验,成为破解企业注册难的鲜活样板。
简化流程为企业准入“松绑”
针对现行行政审批体制门槛高、程序繁、效率低等种种弊端,横琴新区工商局在成立之初即借鉴港澳地区在商事登记方面的成熟经验,通过简化登记手续,为企业准入“松绑”。据统计,开展商事登记改革试点工作一年来,横琴新区新登记商事主体1468家,登记企业数达到改革前企业总数729家的两倍多,平均每天新增登记超过5家。其中,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元的商事主体有207家,超过1亿元的有105家。
在横琴新区工商局负责人的口中,“1+3”不仅仅只是个口号,而是他们对登记效率的“死规定”。“1+3”是指对新设立商事主体,符合条件的申请自受理之日起一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一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相关负责人特批延长至三个工作日。“最快的一家只用了7分钟就拿到了执照,这样的高效受理登记是全国首创。”横琴新区管委会行政服务促进局局长童年生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一般性经营项目的企业,不涉及到许可经营,基本可以做到即来即办。”
童年生表示,除登记效率提升外,改革后的商事登记制度不登记实收资本、不收取验资报告、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等种种措施,为企业扫清投资创业过程中“拿证难、注册资本难、注册场地难”这三大障碍,告别“有心创业,无力闯关”的无奈。
“严进宽管”变“宽进严管”
在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改革后的商事登记制度还通过新增年度报告制、“谁许可,谁监管”制和设立“公司秘书”等监管体制,将权力与责任协调统一,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
“我们也曾质疑过,‘宽进’会不会被一些没有实力的企业进场后搞乱市场。” 同煤秦发珠海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勇告诉记者,如今制度“试水”已有一年,他看到政府确实有相应配套措施来“严管”,例如在具体项目上会对企业有注册资本、投资规模等产业政策细化上的要求,“以此来筛选和管理进入市场的企业。”
据了解,仅“年度报告”这一项,就得到许多企业好评。该制度将过去登记机关要求进行检查改为商事主体有存续意愿才提交年度报告,从登记机关的角度来讲,将“我要”改为“你要”,从商事主体角度,“被监督”改成“我自愿”。
其次,新的商事登记制度中,原本只在上市公司使用的“公司秘书”制度也被延伸到有限公司,既加强了有限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强化了社会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与当前美国等国家“揭开公司面纱”的做法相同。
“如果没有严管,宽入就会出现混乱。通过企业自律和社会他律,完善相配套的诚信网络体系、信用评级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执法体系,整个市场是可以管好的。” 童年生告诉记者,以此次改革为突破点,沿着设计好的商事登记制度去做,未来横琴将会逐步实现与港澳相融相通的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来源: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