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网站第   位访问者

30家中国公司进入纳斯达克上市通道

作者:王星 江涛
今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面临一系列欺诈和会计丑闻,美国监管机构寻求和中国监管部门的密切合作,并考虑推行更严格的监管手段。而最近媒体广泛报道,中国监管部门正在研究新规定,希望把中国海外公司普遍采用的VIE模式纳入监管范围。
在本次采访中,罗伯特•格雷菲尔德先生发表了他对美股目前动荡形势的的看法,并介绍了纳斯达克为了防止财务欺诈而即将推行的一系列新举措。
1.我并不认为目前投资者有恐慌的情绪
提问:您是否认为美国投资者对近来有关VIE模式新规定的报道有些反应过度?
格雷菲尔德:首先我要说的是,投资者普遍不愿意看到市场出现不确定因素。无论如何,现在市场上有多种不确定因素,投资者会做出消极的反映。目前宏观经济气候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政治气候,尤其美国和欧元区。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政府没有能力解决结构性的财政问题。这是最主要的不确定因素。至于中国企业,是在VIE模式方面存在特定的不确定性。但是我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一个问题是最重要的。
提问;所以您认为,监管风险并不是中国概念股面临主要问题?
格雷菲尔德:我认为这是个问题,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当然,中国政府会采取合适的措施。我们坚信,我们今天采取的这种模式为全球带来了大量的创新型企业和并使众多消费者从中受益。
提问:你本人对于中国政府对VIE模式进行监管有什么看法?
格雷菲尔德:显然,人们总能找到改进VIE模式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在VIE模式下发生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比如帮助中国产生了众多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同时让中国的消费者和世界投资者受益。我们认为,这个模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终要由中国监管者来决定。
提问:您认为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会在什么时候消散?
格雷菲尔德:我并不认为目前投资者有恐慌的情绪。你看到了市场出现波动,这意味着市场情况时好时坏。只有市场每况愈下的时候,才会导致投资者的恐慌。但很显然,目前的市场有情况好的时候,也有情况坏的时候,只是前景尚不明朗。我认为,当欧元区债务危机找到解决方案以及美国结构性赤字问题得到解决以前,市场不会回到常态。即使到这个时候,市场仍然会有正常的波动。
现在,投资者有时在特意寻找一些坏得消息。在一段时期,投资者会特意寻找一些好消息,而另一个时期,投资者又会特意寻找坏消息。事实上,如果你今天特意去找坏消息的话,你能找到很多。但是我们也确信,市场上也是有好消息的,而且投资人的心态和情绪也在变化。
提问:你是否对市场和世界经济表示乐观?
格雷菲尔德:总体上我是个乐观派。当然,我们承认在短期内经济形势有一些困难。不过,我和很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进行了沟通,他们都看好本公司未来的商业计划。他们为自己的企业感到自豪。事实上,他们的业绩实际上比市场给他们的估值要更好,这一点从公司的报表数据上就能看的到。
如果从数字上看,你会发现现在公司的市盈率都很低。但是事实上,这些公司的业绩要大大好于市场的预期。你会看到很多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现金在增加,显示这些公司充满活力、发展良好。但是这些情况并没有反映在市场上和相关公司的股价上。显而易见,如果政府和政治层面的问题能得到一些解决,企业自身健康的经营业绩也将会能充分体现出来。
2.东南融通财务欺诈对美国投资人信心打击最大
提问:许多中国企业涉嫌财务欺诈,有些企业认为这要归咎于纳斯达克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反向收购的规定非常宽松。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格雷菲尔德:美国的两个主要交易所都有停牌或摘牌的反向收购的公司,而东南融通公司的财务欺诈问题是对美国投资人信心最重大最严重的打击。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很不幸的,但我认为,这不能归咎于美国的规章制度。美国有的上市标准是世界最高的,事实上,纳斯达克全球精选板市场是全世界所有交易所中上市条件最高的市场,如果有欺诈的意图,人们总能找到可乘之机。
当有问题出现,需要帮助恢复投资人信心时,监管机构和纳斯达克都有责任去做一些调整和改善。我们的职责就是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规章制度,让那些居心不良的人难以得逞,但我们没有那么天真,认为我们会一劳永逸的消灭人们欺诈犯罪的欲望。对于反向收购这方面的问题,我相信你们会看到一些变化和改善,以支持加强投资人信心。
提问:NASDAQ在未来会采取什么样的新措施来防止财务欺诈呢?
格雷菲尔德:对于反向收购的上市公司,在他们申请升板到高级市场,如纳斯达克市场时,你们会看到公司要经过更长的审核时间以及满足其他更严厉的要求。具体说来,公司需要经历更长的财务和信息披露周期后,才能被考虑是否可以升板到高级市场,我相信美国的两大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都会作出相同的规则变化。我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显然要求经历更长的财务和信息披露多周期是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来判断反向收购的公司在财务审计上是否有根本严重的问题。
3.30家左右中国公司进入纳斯达克上市通道
提问:许多中国企业推迟或取消了首次公开募股。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中国企业在纳斯达克的下一波上市高潮?
格雷菲尔德:不只是中国企业推迟了上市,其他许多企业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问题。不过目前在我们上市通道里的企业仍然很多。我们相信上市窗口能否打开取决于能否出现具有良好商业模式和强劲基本面的企业。具体来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业绩强劲的公司能否化解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担忧情绪。也就是说,投资者需要相信,这家公司肯定在未来会持续增长。而即使政府无法解决目前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这家公司依然有良好的业绩。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
提问:现在有多少家公司进入了上市通道?
格雷菲尔德:有200家国际公司和30家左右中国公司进入了上市通道。目前的上市通道和以前一样强劲。这些公司都是业绩出色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出众,经营完善,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公司。
提问:考虑到目前市场的不确定性,中国公司应该何时提交上市申请?
格雷菲尔德: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时候,应该对公司首次公开募股的成功几率有充分的预计。因为需要做很多工作,花费很多资金。当你充分相信你的公司有机会成功上市的时候最好再提交申请。但是,即使你提交了申请,上市窗口仍然随时可能打开或关闭。所以企业家需要做好准备,当机会窗口打开时,要立即赶上。
4.金融市场要在适度监管和过度监管之间找到平衡
提问:Facebook和Twitter的市值目前很高,你认为股市存在科技泡沫吗?
格雷菲尔德: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两家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公开市场的优势在于,你可以广泛地披露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观点不同的投资者可以对市场施加影响力,在公开市场上投票。在目前公开市场上,肯定没有泡沫,相反我们看到的只是萧条。当只有一小部分投资者有机会表达他们的看法,而如果这些投资者的想法都一样的时候,就会出现对某家公司估值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公司的业绩和股票在市场上要有好的表现,他们需要长时间地较好地执行公司的计划和战略,并取得增长的目标。
提问:你是否认为美国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将面临新兴市场的挑战?
格雷菲尔德: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世界应该有两三个金融中心。我确信,在东方会出现强大的金融中心,这是形势所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纽约和伦敦会因此而遭受坏的影响。
提问:在金融危机后,很多人认为市场并不能只靠自我监管就能良好运行,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格雷菲尔德: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市场有自身的规律。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出现混乱局面,无法解决问题。但是这只是例外情况,像是随机出现的特例。一般来说,市场是有效的并且可以自我调节,我们学到的一条规律是市场越透明,对市场自身运作越好。
提问:你认为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的监管吗?
格雷菲尔德:资本市场上需要监管,但是挑战在于我们要在适度监管和过度的监管之间找到平衡。适度的监管能够提供市场公平,但是过度监管会增加企业负担,并把一些市场参与者排除在外。要找到平衡点,通常需要费一番工夫。监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有结束的一天。但是,人们需要随时注意我们是否找到了这个合适的平衡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监管平衡问题上,纳斯达克总是尽力为其上市公司代言。
5.纳斯达克对于参与中国国际板很感兴趣
提问:在纳斯达克放弃收购纽约证券交易所后,你是否还在寻找新的并购机遇?
格雷菲尔德:我们把企业并购作为我们公司常规运作的一部分。我们会看很多企业,并向其中极少的几家公司提出了收购请求。通常我们对收购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首先,如果我们收购一家企业,必须在12个月内为我们的股东增加每股收益。其次,收购对象需要对我们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收购必须能够提供比股权回购更高的收益。去年我们收购了两家企业。
提问:如果当时收购纽交所的并购提议得到了批准,纳斯达克会如何发展?、
格雷菲尔德:如果并购提议得到批准,对我们的公司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发展机会。但其实也不要紧,纳斯达克已是非常领先的全球交易所,现在我们在全球的业务很多元化也很强劲。
提问:纳斯达克未来是否会中国证券交易所进行更深入的合作?
格雷菲尔德:市场总是在变化,但是我们仍然很惊叹中国的证券行业能在这么短的时期内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我们认为,有效市场可以促进良好的资本整合,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即将推出的国际版,我们实际上很有兴趣参与。
提问:你认为纳斯达克和纽约证券交易所相比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格雷菲尔德:首先,我们会做很多工作让公司上市的过程更容易,公司成为公共公司后,我们纳斯达克为上市公司提供优质成熟全套的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公司更有效地与美国投资人沟通,并获得必要的交易情报,了解并掌握是何因素、什么投资人在推动股价的涨跌。其次,纳斯达克是这个星球上资本池最深、流动性最强的市场。如果你看看美国各市场上可相比的股票,纳斯达克是投资人交易效率最高的市场。第三,我们为公司挂牌上市的庆祝非常盛大隆重,上市公司在纽约的中心地带,即当今美国的金融和媒体中心,体验着现代电子化世界的震撼效应。我们不仅是上市当天为公司密集而广泛的全球宣传,并且在此后的岁月里也时常为公司做宣传。最后,也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深深致力于中国的市场,在亚太地区,我们从人员数量和质量方面已大力加强服务团队。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149号
 粤ICP备2024240051号